下拉查看学校常用心理测评量表,免费体验!
政策背景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通知,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025年,河南省发布的重点民生实事中,计划为不少于2万名重点青少年(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切实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永硕心理测评系统

系统功能优势
01 使用方便:云端架构,无需安装,联网即可随时随地测评;
02 登录优化:支持电脑/移动端浏览器登录、微信小程序登录,微信公众号接入;
03 组织省心:支持万人同时在线测评,提高测评效率;
04 专业量表:国内外权威测评量表20大类400+,标准化常模;
05 高效分析:5种测评报告:个体档案、团体综合报告、预警名单、数据分析报告、个体纵向对比报告一键生成;
06 数据安全:数据存储云端,不会丢失;采用SSL安全证书,加密防窃取;
07 持续升级:2017年上线,2023年全新升级V4.0,千万用户检验,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
08售后无忧:在线技术团队、7*24小时在线客服,异常情况及时排查解决。

学校常用测评量表
微信扫码免费测评,测评档案即时查看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症状自评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成人。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共90题,评定时间约30-40分钟。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可有效筛查6-15岁中小学生近期心理状态。该量表共有60题,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整个测验约需20-30分钟。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适用于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和指导孩子,以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研究都非常有价值。
全量表共有100个项目,由8 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构成,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整个测验约需30-40分钟。
四、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
PHQ-9是国际通用抑郁症临床评定量表之一,共9道题,在抑郁障碍辅助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指定的抑郁症筛查量表。请根据自己最近两个星期内的实际感受进行作答。共9题,评定时间约3分钟。

五、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广泛用于精神科临床、精神卫生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中的焦虑状态筛选和诊断的主要工具之一。SAS是一种自评量表,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测量的是最近一周内的症状水平,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被测者所得总分可换算成标准分,对照全国常模来评定被测者的焦虑程度。共20题,评定时间约5分钟。

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RSP)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用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测评,对筛选、诊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该量表为他评问卷,即需教师或家长作答,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评定。
该量表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等8个方面,综合评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探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共80题,评定时间约20分钟。
七、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问卷。UPI问卷可操作性强、判断率高、简便快洁,是目前高校学生心理调查最为先进的调查方式。

以上为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常用量表,除此之外,根据测评目的的不同,还有人格测验、情绪测验、职业倾向测验等,这些量表均已录入永硕云平台量表库,欢迎咨询、使用!
后记
心理测评对于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防范可能的心理风险,从而使问题逐渐消弭于萌芽之中。但也要注意,心理测评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绝不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可仅根据测评结果就给学生贴上负性的标签,而应将测评结果与班主任观察、心理老师访谈等结合起来,科学、规范地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
更多测评量表,欢迎扫码体验
永硕智慧心理大数据云平台
![]()

评论被关闭。







